清朝的鄭板橋曾說過:“人生在世,難得糊涂。”意思就是說,聰明難,糊涂更難,由聰明轉(zhuǎn)入糊涂最難,在利益面前,如果我們能夠退一步,能夠讓一步,我們就會心安,也會迎來更多的尊重。
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,又何必把得與失看得那么清楚呢?為了利益把賬算得太清,弄得太明白實在不值得。何必為了分清誰占便宜誰吃虧而傷害友誼呢?在利益面前,還是糊涂一些才好。
據(jù)《桐城縣志》記載,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(xué)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(fā)生了爭執(zhí),兩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產(chǎn)業(yè),時間久遠(yuǎn)了,本來就是一筆糊涂賬。兩家的爭執(zhí)頓起,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,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。
由于牽涉到宰相大人,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,糾紛越鬧越大,張家人只好把這件事告訴張英。家人飛書京城,讓張英打招呼“擺平”吳家。
張英大人閱過來信,只是釋然一笑,旁邊的人面面相覷,莫名其妙。只見張大人揮起大筆,一首詩一揮而就。詩曰:“一紙書來只為墻,讓他三尺又何妨。萬里長城今猶在,不見當(dāng)年秦始皇。”交給來人,命快速帶回老家。家里人一見書信回來,喜不自禁,但打開后看到信的內(nèi)容敗興得很。
后來一合計,確實也只有“讓”這惟一的辦法,既然爭之不來,不如讓三尺看看。于是立即動員將垣墻拆讓三尺,大家交口稱贊張英和他家人的曠達(dá)態(tài)度。張英的行為正應(yīng)了那句古話:“宰相肚里能撐船。”宰相一家的忍讓行為,感動得鄰居一家人熱淚盈眶,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圍墻向后退三尺。兩家人的爭端很快平息了,兩家之間,空了一條巷子,有六尺寬,有張家的一半,也有吳家的一半,這條幾十丈長的巷子雖短,留給人們的思索卻很長。
于是兩家的院墻之間有一條寬六尺的巷子。
正所謂:“遠(yuǎn)親不如近鄰。”鄰里之間相處又何必把利益分的那么清楚呢?
我們有時候用不著太精明,該糊涂的時候不妨糊涂一些,只有糊涂才能贏得更多的尊重,只有糊涂才能贏得更多的朋友。
在唐朝,有一位大將名叫郭子儀,他用兵如神,立過無數(shù)的戰(zhàn)功,為保衛(wèi)大唐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,然而他在別人的眼中并不是一個精明的人,而是一個非常糊涂的人,尤其是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,糊涂得連他的家人都非常生氣。
郭子儀以前只不過是一名武官,他與唐朝另一位名將李光弼同時在朔方節(jié)度使麾下當(dāng)差,但二人素來不合,經(jīng)常為了一些小事兒爭吵,甚至大打幽手,到后來兩人從見面不說話,到不同席吃飯,再到不一起共事,局面十分尷尬。
安史之亂爆發(fā)后,大唐王朝處于風(fēng)雨飄搖之中,唐肅宗封郭子儀為大將,帶兵平叛。奇怪的是,郭子儀向唐肅宗推薦的第一個人就是李光弼,甚至他還把自己的一部分兵力分給李光弼,讓李光弼到戰(zhàn)場上建功立業(yè)。李光弼指揮著郭子儀分給他的兵力在戰(zhàn)場上屢立戰(zhàn)功,一舉成為與郭子儀齊名的功臣。從此二人冰釋前嫌,化敵為友。
做人就應(yīng)該像郭子儀那樣,在利益面前糊涂一點,把好處和利益分給別人,雖然從表面上看自己損失了一點利益,但是迎來的卻是朋友,獲得的卻是友誼。他贏得了李光弼的尊重,迎來了好的口碑。
有些事,我們知道了倒不如不知道,認(rèn)識到了,倒不如不認(rèn)識。其實,人生最好的選擇就是在利益面前糊涂一些,不要計較那么多,好事自然會找上門來,因為上天是公平的,當(dāng)他為你關(guān)上了一扇門,必然會為你敞開另一扇窗。
在人際交往過程中,千萬不要太精明,難得糊涂是交際過程中的一大基本原則,只有讓自己糊涂些,糊涂地看待一切利益和矛盾,才能化解矛盾,才會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你交往,才會讓自己的友誼之路更加寬廣。